
01
第200期里程碑:见证成长,共启未来
3月29日-30日,华商基业绩效改进师双证班第200期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齐聚一堂,从理论到实践,从工具到案例,共同探索绩效改进的奥秘,用行动诠释了“绩效改进的力量”。本期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与能力的跃升!

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易虹老师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绩效改进的核心理论以及工具方法。从探索差距到分析原因,每一个关键知识点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学员们全神贯注,积极参与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为后续的实践应用筑牢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理论学习之余,价值链实践环节一直是绩效改进认证班的一大亮点。通过将实际工作场景中遇到的业务课题进行拆解,学员们将所学理论迅速应用于实践。在易虹老师和“助教天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大家分组协作,运用各种绩效改进工具,梳理问题逻辑、分析根本原因,为复杂的绩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 “学中做、做中学” 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员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果的能力 。

在课程结束前的分享环节,每个小组都派出了代表,对两天的绩效改进师认证班学习,从“两天的学习你学了哪些内容”、“你感到印象最深、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基于两天所学你的收获与反思是什么?有哪些刷新的认知?”以及“将今天的收获应用到工作中的一个具体行动是什么?”这几个维度进行了分享。一起来看看伙伴们都是怎么说的吧~
通过两天的绩效改进师认证班系统学习了443、价值链、如何找差距、根因挖掘等知识点。印象最深的是价值链的梳理,在梳理第一版的时候比较混乱,最后经过老师的指导,做了分类之后一下就清晰了,明白了“简单=技控”的力量,分好类后,就可以通过运算理通了。作为HR来讲,对于后期的协助业务有很大的启发。这次学习,我的收获与反思是学习了很多绩效改进工具,也在反思这些工具的边界是什么,能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一开始在做价值链的时候,上来就用大而全的之前学习到的方法去套,套完之后发现并没有解决问题,所以未来还是要关注工具使用的边界,明确工具在哪里使用是最有效的。在学习绩效改进方法后,希望可以将该方法推进到组织中实施,同时在企业内部推动绩效改进项目,应用到个人身上,例如减肥,都可以应用到绩效改进方法,做到物尽其用。
两天的学习内容干货满满,印象最深的就是绩效改进的整个逻辑都是在告诉我们怎么把事情做成功,第二就是易老师教会我们的是一个思考逻辑和方法论,这套逻辑不太存在边界感,我们都可以在生活、工作中去思考,在哪个点上可以更好地运用,让我们更好的成功。第三就是这个工作方法可以很好得避免一些人性的天然性,比如我们会把很多问题归因于外部,但这个就让我们很好地找回了自己可以解决的那个点,所以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成功,就像华商基业说的我们就是为了让别人成功。
我的收获和反思是绩效改进的很多工具和方法有点像马斯克所说的“第一性原理”,我们都要找到事情的根本,我最早了解到马斯克说的“第一性原理”是在疫情期间,他为什么能够创新,不是因为去迭代,而是从根上找原因,这个到底是为什么,我觉得跟易老师讲的有一些观点上的相同,但是方式和路径可能有区别,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要去思考的,如何能创新,一定是根上的。第二点是我们要做有价值的事情,哪些事情是有价值的,就是可能使我们获得更大概率的成功。第三点就是易老师讲的理论是无数成功案例中提取出来的,我们不要陷在知识里面,而是要学会运用知识。
回到工作中,我也会去思考怎么能让人与人之间达到部门的最大化,部门与部门之间达到公司的最大化,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以后可能还要请教易老师的问题,也是对公司来说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问题。
让我感受最深刻、最有价值的是BEM模型,这个认知可能和大家的体会稍有不同。BEM模型像一条主线贯穿了整个课程:从最初的443模型,到业务需求和行为分析,再到拆解成"组织"和"行为"两条主线,以及后续的根因分析,这个模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上课的路上我和先生讨论时脱口而出"这就是态度问题",但学习了BEM模型后,我意识到态度问题往往是最难解决的,我们应该优先解决那些可操作性更强的问题。
【收获与反思】
固有经验的局限:带着既定经验学习时,容易陷入思维定式,缺乏深度思考。这让我深刻反思到突破认知边界的重要性。刷新的两个认知是:第一个是过去认为资源不足就难以产出结果,现在明白通过精准调配、把资源用在刀刃上,反而能撬动更大效能。第二个是关键价值链的认知:从关注静态的"价值点"到动态追踪"动作带来的变化点",这个细微但关键的差异常被忽视。
绩效改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在家庭教育,例如我开始用错因分析法帮助孩子分析错题。工作应用上,例如:对绩优人员进行深度行为追踪、重新梳理销售全链条的关键动作、将问题分析解决的方法论系统化贯通、重新审视目标管理标准化项目:从"为做而做"转变为"通过项目推动组织目标达成"。
通过两天的学习给我打开了一扇关于学习技术的大门,因为之前所在的单位是比较关注行动学习,易老师有句话我特别深刻,我一定会带回去,就是想到就是想到,想不到不能用想到想到,在行动学习这门技术时,比如说做到原因分析,我们就会用鱼骨图,或者是5Why分析法这种比较通用的方法,但是没有很有逻辑化的分析,一层一层的分析,就像易老师说的关注技控,不要关注人控。而行动学习就让我们最后关注到人上了,落地下去就会非常困难。那绩效改进的技术,就会让我们在以后做解决方案工作坊的时候就会更有抓手。还有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组的组员分享,说让他语文的思维转化为数学的思维,感受到了数学之美、逻辑之美。之前用语文思维带领学员做经验萃取开发的时候,萃取出来的内容也是偏主观的,而把BEM带入到课程开发里面去,就可以体验到用数学思维一步一步走下来的感觉。
基于两天所学收获与反思:第一个就是“简单=技控”,话虽短但是却基于价值链一步一步梳理出来的,这并不简单,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是很难的,要经过很深入的研讨。第二个就是人力资源在做内部职能工作的时候,不能独自狂欢,要有方法论,保持对数字的敏感,才能迎合业务的逻辑。
之前做的一些培训更多是关注人控,如果是要做组织提效的项目还是要关注到技控,用到绩效改进这门技术。
我觉得这个课程最大的价值就是易老师对案例的点评,真的是一针见血,全部都在刀刃上。
收获和反思:我最早是做财务出身,2017、2018年,咱们国家颁布的管理会计的应用指引,里面明确写到管理会计要应用价值链去发现企业有哪些工作是增值的,有哪些工作是不增值的,哪些工作是创造价值的,哪些工作是没有价值的,但是没有给出真正的方法,所以我可以说价值链是打通业务与财务最有效的工具。
我们小组还有做法务工作的,绩效改进都是很有帮助的,以及在资源分配上。我在想回去后可以用重构的思路去做我们财务专业的短视频的文案,另外就是做我们专业的干预措施库,以及画价值链时候体现的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至此,华商基业绩效改进师双证班第 200 期圆满收官,从第1期到第200期,我们见证了无数绩效改进者的成长与蜕变。华商基业始终秉承“改变行为,达成绩效”(Learn for Performance) 的理念,希望帮助更多的伙伴运用所学的绩效改进工具和方法,成为企业绩效改进的推动者与践行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感谢每一位伙伴的信任与支持,让华商基业的绩效改进师认证班更有意义。未来,期待更多的伙伴加入我们,携手同行,一起做“情怀满满的绩效改进人”!
02
绩效改进师认证班,助你开启职业新航程!
如果你也渴望一次华丽的转身,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焕然一新。现在,机会来了!
华商基业绩效改进师认证班将成为你开启职业新征程的强大助力。
4月24日-25日 重庆 第201期初级班
火热招募中,不容错过~'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